主攻礼盒市场,银贝儿糕点礼盒点燃春节市场,爆品来袭!
元旦期间,全市共出动巡逻警力4957人次、警车2106辆次。
我市持续健全产业政策,实施精准帮扶,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摘要: 廊坊开发区润泽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是河北省第一家大数据产业建筑综合体。
数字经济赋能优势传统产业,我市大力推动企业上云。2009年,润泽科技落户廊坊开发区,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廊坊,像这样的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多。我市加快推动数字产业链延展,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智慧政务实现审批服务线上化,企业开办时间进入小时时代,充分依托一窗通平台,提升拓展一站式功能,全程实现指尖办。
我市开展了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一系列数字化民生工程建设,数字惠民成效显著。出台《大力支持工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改升级、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应用创新。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26.6亿元,增长33.3%。项目投资增长0.8%,占全部投资的67.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35元,增长10.2%。全市规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25个正增长,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8.4%,共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6%,衣着上涨5.9%,居住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5%,交通和通信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8%,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6亿元,增长5.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69.1亿元、61.5亿元,三行业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6.9%。在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带动下,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临空经济区、津兴铁路、香河北运河完成投资占到全市投资的1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动力。新业态引领消费增长,升级类商品潜力释放。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33.7亿元,同比增长4.3%。
农业生产形势向好,畜牧业生产平稳略增。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通讯器材、饮料、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烟酒5类商品拉动作用明显,共实现零售额133.2亿元,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9.7个百分点。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同时更加重视长期结构调整,以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为根本,促进实体经济从投入到产出的全方位升级,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服务业贡献突出,经营情况仍需恢复。
全市粮食总产量150.7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增长1.8%。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1%,快于规上工业4.8个百分点,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领域分别增长6.0%、19.9%。
蔬菜产量499.8万吨,下降1.7%。瓜果产量47.1万吨,下降4.6%。
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5.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6%,占全部投资的32.2%。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7元,同比增长8.7%,快于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蔬菜、畜牧、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79.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新产业较快发展。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12元,增长7.0%
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5.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6%。牛存栏13.6万头,增长3.8%。
重大项目带动投资扩容,民间投资持续回升。禽蛋产量12.8万吨,基本持平。
液晶显示模组、电子元件等高新高端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分别增长504.6%、13.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
民间投资回升势头持续向好,全年增长6.3%,占全市投资的62.3%。生猪存栏59.1万头,增长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69.1亿元、61.5亿元,三行业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6.9%。服务业贡献突出,经营情况仍需恢复。
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4.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35元,增长10.2%。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4%,占经济总量的6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6%,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6%,衣着上涨5.9%,居住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5%,交通和通信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8%,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6亿元,增长5.5%。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新产业较快发展。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通讯器材、饮料、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烟酒5类商品拉动作用明显,共实现零售额133.2亿元,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9.7个百分点。瓜果产量47.1万吨,下降4.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3.1亿元,同比增长5.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76.5亿元,增长1.4%。
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新业态引领消费增长,升级类商品潜力释放。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26.6亿元,增长33.3%。全市规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25个正增长,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8.4%,共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个百分点。
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要行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有效支撑了规上工业的稳定增长。项目投资增长0.8%,占全部投资的67.8%。